记者蒋勇、张馨报道:2018年7月4日,对于中国生物质供热领域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。当天,丹麦绿色国度官网英文版刊发重磅消息:武汉光谷蓝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丹麦Justsen Energiteknik A/S公司在哥本哈根签署协议,拟在武汉组建全新跨国公司,开展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生物质锅炉及相关配套服务。此举标志着全球先进生物质锅炉技术设备向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,为国内推进“煤改生物质”清洁供热提供了强力支撑。
丹麦绿色国度官网英文版专题报道截屏如下:


文字部分翻译成中文如下:
Justsen Energiteknik A/S现在是中丹公司的股东
2018年6月25日,在哥本哈根举行签字仪式,主持在丹麦和中国公司共同成立新的合资公司。这个新的合资公司由Justsen Energiteknik A/S和武汉光谷蓝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组成,新的合资公司名为:武汉蓝焰贾斯特森新能源有限公司。公司将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设立。Justsen Energiteknik A/S公司将投资合资公司25%的启动资金,其余则由中国公司出资。
此仪式结束了为期长达两年的谈判和康师傅项目的实施运行。在康师傅项目中,拥有两台生物质25吨/小时的Justsen蒸汽锅炉系统,这套系统已经完成交付并投入到武汉生产线中。这种新的燃料技术将减少排放,有助于清洁空气和蓝天。合资公司的目的是生产和销售生物质锅炉设备,以取代燃煤供热,这套锅炉系统将设备SNCR(选择性非催化还原)和颗粒过滤器,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颗粒物排放。
参与此次签约仪式的有董事会主席LeifLarsen,首席执行官Claus Justsen,和CSO来自Justsen Energiteknik A/ S的Lars Justsen,武汉光谷蓝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熊建,以及武汉的政府官员,来自Dansk Industri(丹麦工业联合会)的代表、其他相关方等一起见证了此次签约仪式。
合资公司将向大中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提供生物质锅炉系统,从而获得经济效益。
为治理大气污染,打赢蓝天保卫战,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禁煤限煤,推行煤改气、煤改电、煤改生物质,为生物质清洁供热提供了政策支撑。
2017年底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到2020年,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目标超过1200万千瓦,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3000万吨,生物质燃气(生物天然气、生物质气化等)年利用量约100亿立方米,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10亿平方米,年直接替代燃煤约3000万吨。
2018年7月3日,国务院印发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明确要求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,积极推广集中供热;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,壮大绿色产业规模,发展清洁能源产业;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;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,到2020年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%;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,鼓励发展县域生物质热电联产、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。
光谷蓝焰从2016年起,与Justsen EnergiteknikA / S公司进行战略合作,致力于建立新的中丹合资公司,寻求实现全球先进生物质锅炉技术设备中国化,并率先引进全球技术领先的生物质锅炉,应用于中国武汉沌口工业园。该生物质锅炉项目年供热30万蒸吨,热效率达到93%,全自动化运行,排放标准优于天然气。根据设计,该项目比烧天然气每年可节省费用1000余万元,年替代标煤30万吨,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。
光谷蓝焰生物质技术专家黄本元介绍,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有1730亿吨,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-20倍。利用生物质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等化石能源,是国际普遍共识。光谷蓝焰在武汉组建中丹合资公司,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物质锅炉,意味着全球先进生物质锅炉技术设备即将实现国产化,国内生物质锅炉未来可能将全面实现更新换代,这对于治理国内大气污染,建设生态文明,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武汉光谷蓝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页面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19057号-2厦门网站建设

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1965号